想要探索DCMM认证价格优惠的奥秘吗?不妨点击这个产品视频,它将带您走进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让您对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以下是:DCMM认证价格优惠的图文介绍
主要生产的产品有:【葫芦岛兴城IATF16949认证】。 承接全国各地区【葫芦岛兴城IATF16949认证】,资质齐全,全国包验! 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厂家始建于2017年,至今已有将近多年【葫芦岛兴城IATF16949认证】经验,诚实做人,诚信共事,合作共赢!
肺炎疫情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管理体系运行建议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在武汉暴发,全国各地展开疫情保卫战。截止2020年2月2日12时11分52秒,全国确诊14414例,疑似病例19544例,治愈人数335人,死亡304人。其中浙江累计确诊661例。无疑,疫情及其防控已经成为各单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对我们的管理体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呢?以下列出了我的一些建议: 1)合同订单的影响。 虽然刚好处于春节假期前后,很多企业还没有开工,但开工日期已经越来越临近。需要提前确认: a) 与顾客沟通,原有的合同订单是否仍然有效。是否需要变更(数量、交货期等),以及协商这些变更产生的影响。应充分评估疫情形势下顾客的结算能力。 b) 自我评估交付能力,如有交付风险,应尽早与顾客沟通,以尽可能降低双方风险。必要时,应将单位的状态及应对策略告知顾客。交付风险还包括交通运输、及相关方停工等导致的异常。 c) 主动调查外部供方的供货和交付能力,了解他们及他们的供方面临的较大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外部供方异常(如出现感染)导致的风险。 以上协商和沟通应考虑人员间往来的不便,以及相互的疫情防控要求。 2)生产和运营的影响。 生产和运营领导层,要考虑: a) 劳动力是否能如期地配置到位。如无法满员,如何弥补。新员工、换岗人员的能力培训如何组织。 b) 疫情防控要求下的生产和运营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变更,如降低人员密度、减少接触机会、临时取消部分会议等。必要时在征得顾客同意的情况下变更产品/订单要求,以降低风险。 c) 是否需要对产品采取防止污染的措施,防止病毒通过产品或包装物传播。 3)环保工作的影响。 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各单位通常需要采用适当地杀菌灭虫措施。应控制疫情防控产生的污染和废弃物。 4)职业工作的影响。 各单位应考虑本地政府、专业机构的要求,在单位管辖范围内采取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辨识感染风险,策划和控制措施。这可能要考虑员工返厂如何排查状态(排查的场所、设施、时机、工作人员配置、沟通和报告、应急措施等),如何控制外部人员,如何内部人员受到感染,失控的紧急情况及应急措施等。 肺炎疫情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管理体系运行建议 管理层应为体系运行提供充足的资源。 针对疫情的重大风险,应形成文件化的管理方案和记录。 5)内审、管理评审、迎接外部审核等体系工作的影响。 管理层、管理者代表、体系专员应考虑疫情形势下的人员聚集导致的风险,采用互联网技术、文件评审等方式来组织内审和管理评审。也可以变更体系运行计划,推迟这些活动。 应建立疫情应对的组织机构,落实责任。针对关键场所、关键时期安排必要的监督检查。 各单位应与合作的认证机构保持沟通,讨论并确定外部审核的时间和方式。 6)经营计划和目标的调整。 因全国疫情对本单位的影响,需要考虑年前或年初编制的2020年经营计划或质量、环境和职业专项计划是否需要修订,以适应形势的需要。这些调整包括经营目标指标及实现的具体措施、考核评价等。 7)机遇辨识及灾后恢复计划。 虽然全国疫情对单位的生产经营可能是灾难性的,但仍然要考虑是否存在体系改进的机遇。这些机遇可能有: a) 生产和经营的组织方式的优化。如机器人技术、互联网技术、外包等。 b) 有充足的时候审视管理体系,整理和改进管理体系文件,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c) 疫情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市场需求,可能会改变供应链关系,也可能会淘汰一些无法应对疫情形势的竞争对手,从而出现战略机遇。 调整经营计划时要考虑灾后如何恢复。恢复工作可能涉及异常期间的工作补救措施(如对产品质量的回访、补充内审等)、人员培训、市场开拓、外部供方优化(如淘汰一些能力低下的供应商)、体系的反省和改进等(可能需要考虑重新组织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排查,重新评价风险,评估原有措施的有效性等)
ISO27001认证控制要求 文章导读:表 A.1 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A.5 方针 A.5.1 信息方针 目标:依据业务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管理指导并支 持信息。 A.5.1.1 信 息 方针 文件 信 息 方针 的评审 控制... 表 A.1 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A.5 方针 A.5.1 信息方针 目标:依据业务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管理指导并支持信息。 A.5.1.1 信 息 方针 文件 信 息 方针 的评审 控制措施 信息方针文件应由管理者批准、发布并传达给所有员工和外部相 关方。 A.5.1.2 控制措施 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或当重大变化发生时进行信息方针评审,以 确保它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A.6 信息组织 A.6.1 内部组织 目标:在组织内管理信息 A.6.1.1 信息的管 理承诺 信息协调 控制措施 管理者应通过清晰的说明、可证实的承诺、明确的信息职责分配 及确认,来积极支持组织内的。 A.6.1.2 控制措施 信息活动应由来自组织不同部门并具备相关角色和工作职责的 代表进行协调。 A.6.1.3 A.6.1.4 A.6.1.5 信息职责 的分配 信息处理设施 的授权过程 保密性协议 控制措施 所有的信息职责应予以清晰地定义。 控制措施 新信息处理设施应定义和实施一个管理授权过程。 控制措施 应识别并定期评审反映组织信息保护需要的保密性或不泄露协议的 要求。 A.6.1.6 A.6.1.7 A.6.1.8 与政府部门的 联系 与特定利益团 体的联系 信息的独 立评审 控制措施 应保持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适当联系。 控制措施 应保持与特定利益团体、其他专家组和专业协会的适当联系。 控制措施 组织管理信息的方法及其实施(例如信息的控制目标、控制 措施、策略、过程和程序)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独立评审, 当安 全实施发生重大变化时,也要进行独立评审。 A.6.2 外部各方 目标:保持组织的被外部各方访问、处理、管理或与外部进行通信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 A.6.2.1 与外部 各方相 关风险的识别 处理与顾客有 关的问题 控制措施 应识别涉及外部各方业务过程中组织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风险, 并在允许访问前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 A.6.2.2 控制措施 应在允许顾客访问组织信息或资产之前处理所有确定的要求。 A.6.2.3 处理第三方协 议中的问 题 控制措施 涉及访问、处理或管理组织的信息或信息处理设施以及与之通信的第 三方协议,或在信息处理设施中增加产品或服务的第三方协议, 应涵 盖所有相关的要求。 A.7 资产管理 A.7.1 对资产负责 目标:实现和保持对组织资产的适当保护。 A.7.1.1 A.7.1.2 资产清单 资产责任人 控制措施 应清晰的识别所有资产,编制并维护所有重要资产的清单。 控制措施 与信息处理设施有关的所有信息和资产应由组织的指定部门或人员 1 承担责任 。 A.7.1.3 资 产 的 合 格 使 控制措施 用 与信息处理设施有关的信息和资产使用允许规则应被确定、形成文件 并加以实施。 A.7.2 信息分类 目标:确保信息受到适当级别的保护。 A.7.2.1 A.7.2.2 分类指南 信息的标记和 处理 控制措施 信息应按照它对组织的价值、法律要求、敏感性和关键性予以分类。 控制措施 应按照组织所采纳的分类机制建立和实施一组合适的信息标记和处 理程序。 A.8 人力资源 2 A.8.1 任用 之前 目标:确保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理解其职责、考虑对其承担的角色是适合的,以降 低设 施被窃、欺诈和误用的风险。 A.8.1.1 角色和职责 控制措施 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的角色和职责应按照组织的信息 方针定义并形成文件。 A.8.1.2 审查 控制措施 关于所有任用的候选者、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的背景验证检查应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对应的业务要求、被访问信息的 类别 和察觉的风险来执行。 A.8.1.3 任用条款和条 件 控制措施 作为他们合同义务的一部分,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应同意 并签署他们的任用合同的条款和条件,这些条款和条件要声明他 们和 组织的信息职责。 A.8.2 任用中 目标:确保所有的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知悉信息威胁和利害关系、他们的职责和义 务、并准备好在其 正常工作过程中支持组织的方针,以减少人为过失的风险。 1 解释:术语“责任人”是被认可,具有控制生产、开发、保持、使用和资产的个人或实体。术语“责 任人”不指实际上对资产具 有财产权的人。 2 解释:这里的“任用”意指以下不同的情形:人员任用(暂时的或长期的) 、工作角色的指定、工作角色 的变化 、合同的分配及所有这些安排的终止。 A.8.2.1 管理职责 控制措施 管理者应要求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按照组织已建立的方针 策略和程序对尽心尽力。 A.8.2.2 信息意识、 控制措施 教育和培训 组织的所有雇员,适当时,包括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应受到与 其工作职能相关的适当 的意识培训和组织方针策略及程序的定期更 新培训。 纪律处理过程 A.8.2.3 控制措施 对于违规的雇员,应有一个正式的纪律处理过程。 A.8.3 任用的终止或变化 目标:确保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以一个规范的方式退出一个组织或改变其任用关系。 A.8.3.1 A.8.3.2 终止职责 资产的归还 控制措施 任用终止或任用变化的职责应清晰的定义和分配。 控制措施 所有的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在终止任用、合同或协议时, 应归还他们使用的所有组织资产。 A.8.3.3 撤销访问权 控制措施 所有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访问权 应在任用、合同或协议终止时删除,或在变化时调整。 A.9 物理和环境 A.9.1 区域 目标:防止对组织场所和信息的未授权物理访问、损坏和干扰。 A.9.1.1 物理边界 控制措施 应使用边界 (诸如墙、 卡控制的入口或有人管理的接待台等屏障) 来保护包含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区域。 A.9.1.2 物理入口控制 控制措施 区域应由适合的入口控制所保护,以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才允许 访问。 A.9.1.3 办公室、 房间和 控制措施 设 施 的 安 全 保 应为办公室、房间和设施设计并采取物理措施。 护 外部和环境威 胁的防 护 在区域工 作 A.9.1.4 控制措施 为防止火灾、洪水、地震、爆炸、社会动荡和其他形式的自然或人为 灾难引起的破坏,应设计和采取物理保护措施。 A.9.1.5 A.9.1.6 控制措施 应设计和运用用于区域工作的物理保护和指南。 公共访问、 交接 控制措施 区 访问点(例如交接区)和未授权人员可进入办公场所的其他点应加以 控制,如果可能,要与信息 处理设施隔离,以避免未授权访问。 A.9.2 设备 目标:防止资产的丢失、损坏、失窃或危及资产以及组织活动的中断。 A.9.2.1 设备安置和保 护 控制措施 应安置或保护设备,以减少由环境威胁和危险所造成的各种风险以及 未授权访问的机会。 A.9.2.2 支持性设施 控制措施 应保护设备使其免于由支持性设施的失效而引起的电源故障和其他 中断。 A.9.2.3 布缆 控制措施 应保证传输数据或支持信息服务的电源布缆和通信布缆免受窃听或 损坏。 A.9.2.4 A.9.2.5 设备维护 控制措施 设备应予以正确地维护,以确保其持续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组 织 场 所 外 的 控制措施 设备 应对组织场所的设备采取措施,要考虑工作在组织场所以外的不 同风险。 设备的 处 置或再利用 资产的移动 A.9.2.6 控制措施 包含储存介质的设备的所有项目应进行检查,以确保在销毁之前,任 何敏感信息和注册软件已被删除或重写。 A.9.2.7 控制措施 设备、信息或软件在授权之前不应带出组织场所。 A.10 通信和操作管理 A.10.1 操作程序和职责 目标:确保正确、的操作信息处理设施。 A.10.1.1 A.10.1.2 A.10.1.3 文件化 的操作 程序 变更管理 责任分割 控制措施 操作程序应形成文件、保持并对所有需要的用户可用。 控制措施 对信息处理设施和系统的变更应加以控制。 控制措施 各类责任及职责范围应加以分割,以降低未授权或无意识的修改或者 不当使用组织资产的机会。 A.10.1.4 开发、测试和 运行设施分离 控制措施 开发、测试和运行设施应分离,以减少未授权访问或改变运行系统的 风险。 A.10.2 第三方服务交付管理 目标:实施和保持符合第三方服务交付协议的信息和服务交付的适当水准。 A.10.2.1 服务交付 控制措施 应确保第三方实施、运行和保持包含在第三方服务交付协议中的 控制措施、服务定义和交付水准。 A.10.2.2 第三方服务的 监视和评审 第三方服务的 变更管理 控制措施 应定期监视和评审由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报告和记录,审核也应定期 执行。 A.10.2.3 控制措施 应管理服务提供的变更,包括保持和改进现有的信息方针策略、 程序和控制措施,要考虑业务系统和涉及过程的关键程度及风险 的再 评估。 A.10.3 系统规划和验收 目标:将系统失效的风险降至小。 A.10.3.1 容量管理 控制措施 资源的使用应加以监视、调整,并应作出对于未来容量要求的预测, 以确保拥有所需的系统性能。 A.10.3.2 系统验收 控制措施 应建立对新信息系统、升级及新版本的验收准则,并且在开发中和验 收前对系统进行适当的测试。 A.10.4 防范恶意和移动代码 目标:保护软件和信息的完整性。 A.10.4.1 控制恶意代码 控制措施 应实施恶意代码的监测、和恢复的控制措施,以及适当的提高用 户意识的程序。 A.10.4.2 控制移动代码 控制措施 当授权使用移动代码时,其配置应确保授权的移动代码按照清晰定义 的策略运行,应阻止执行未授权的移动代码。 A.10.5 备份 目标:保持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完整性及可用性。 A.10.5.1 信息备份 控制措施 应按照已设的备份策略,定期备份和测试信息和软件。 A.10.6 网络管理 目标:确保网络中信息的性并保护支持性的基础设 施。 A.10.6.1 网络控制 控制措施 应充分管理和控制网络,以防止威胁的发生,维护系统和使用网络的 应用程序的,包括传输中的信息。 A.10.6.2 网络服务的安 全 控制措施 特性、服务级别以及所有网络服务的管理要求应予以确定并包括 在所有网络服务协议中,无论这些服务是由内部提供的还是外包 的。 A.10.7 介质处置 目标:防止资产遭受未授权泄露、修改、移动或销毁以及业务活动的中断。 A.10.7.1 A.10.7.2 A.10.7.3 可移动 介质的 管理 介质的处置 信息处理程序 控制措施 应有适当的可移动介质的管理程序。 控制措施 不再需要的介质,应使用正式的程序可靠并地处置。 控制措施 应建立信息的处理及存储程序,以防止信息的未授权的泄漏或不当使 用。 A.10.7.4 系统文件 控制措施 应保护系统文件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 A.10.8 信息的交换 目标:保持组织内信息和软件交换及与外部组织信息和软件交换的。 A.10.8.1 信息交换策略 和程序 控制措施 应有正式的交换策略、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护通过使用各种类型通 信设施的信息交换。 A.10.8.2 A.10.8.3 交换协议 运输中的物理 介质 电子消息发送 业务信息系统 控制措施 应建立组织与外部团体交换信息和软件的协议。 控制措施 包含信息的介质在组织的物理边界以外运送时,应防止未授权的访 问、不当使用或毁坏。 A.10.8.4 A.10.8.5 控制措施 包含在电子消息发送中的信息应给予适当的保护。 控制措施 应建立并实施策略和程序,以保护与业务信息系统互联相关的信息。 A.10.9 电子商务服务 目标:确保电子商务服务的及其使用。 A.10.9.1 电子商务 控制措施 包含在使用公共网络的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应受保护,以防止欺诈活 动、合同争议和未授权的泄露和修改。 A.10.9.2 在线交易 控制措施 包含在在线交易中的信息应受保护,以防止不完全传输、错误路由、 未授权的消息篡改、未授权的泄露、未授权的消息复制或重放。 A.10.9.3 公共可用信息 控制措施 在公共可用系统中可用信息的完整性应受保护,以防止未授权的修 改。 A.10.10 监视 目标:检测未经授权的信息处理活动。 A.10.10.1 审核日志 控制措施 应产生记录用户活动、异常和信息事态的审核日志,并要保持一 个已设的周期以支持将来的调查和访问控制监视。 A.10.10.2 A.10.10.3 监视系统的使 用 日志信息的保 护 管理员和操作 员日志 故障日志 时钟同步 控制措施 应建立信息处理设施的监视使用程序,监视活动的结果要经常评审。 控制措施 记录日志的设施和日志信息应加以保护,以防止篡改和未授权的访 问。 A.10.10.4 A.10.10.5 A.10.10.6 控制措施 系统管理员和系统操作员活动应记入日志。 控制措施 故障应被记录、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控制措施 一个组织或域内的所有相关信息处理设施的时钟应使用已设的 时间源进行同步。 A.11 访问控制 A.11.1 访问控制的业务要求 目标:控制对信息的访问。 A.11.1.1 访问控制策略 控制措施 访问控制策略应建立、形成文件,并基于业务和访问的要求进行 评审。 A.11.2 用户访问管理 目标:确保授权用户访问信息系统,并防止未授权的访问。 A.11.2.1 用户注册 控制措施 应有正式的用户注册及注销程序,来授权和撤销对所有信息系统及服 务的访问。 A.11.2.2 A.11.2.3 A.11.2.4 特殊权限管理 用户口令管理 用户访问权的 复查 控制措施 应限制和控制特殊权限的分配及使用。 控制措施 应通过正式的管理过程控制口令的分配。 控制措施 管理者应定期使用正式过程对用户的访问权进行复查。 A.11.3 用户职责 目标:防止未授权用户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访问、危害或窃取。 A.11.3.1 A.11.3.2 A.11.3.3 口令使用 无人 值守的用 户设备 清空桌面和屏 幕策略 控制措施 应要求用户在选择及使用口令时,遵循良好的习惯。 控制措施 用户应确保无人值守的用户设备有适当的保护。 控制措施 应采取清空桌面上文件、可移动存储介质的策略和清空信息处理设施 屏幕的策略。 A.11.4 网络访问控制 目标:防止对网络服务的未授权访问。 A.11.4.1 A.11.4.2 A.11.4.3 A.11.4.4 A.11.4.5 A.11.4.6 使用网络 服务 的策略 外部连接的用 户鉴别 网络上的设备 标识 远程诊断和配 置端口的保护 网络隔离 网络连接控制 控制措施 用户应仅能访问已获专门授权使用的服务。 控制措施 应使用适当的鉴别方法以控制远程用户的访问。 控制措施 应考虑自动设备标识,将其作为鉴别特定位置和设备连接的方法。 控制措施 对于诊断和配置端口的物理和逻辑访问应加以控制。 控制措施 应在网络中隔离信息服务、用户及信息系统。 控制措施 对于共享的网络,特别是越过组织边界的网络,用户的联网能力应按 照访问控制策略和业务应用要求加以限制(见 11.1)。 A.11.4.7 网络路由控制 控制措施 应在网络中实施路由控制,以确保计算机连接和信息流不违反业务应 用的访问控制策略。 A.11.5 操作系统访问控制 目标:防止对操作系统的未授权访问。 A.11.5.1 A.11.5.2 登录程序 用户标识和鉴 别 控制措施 访问操作系统应通过登录程序加以控制。 控制措施 所有用户应有 的、 其个人使用的标识符(用户 ID),应选择 一种适当的鉴别技术证实用户所宣称的身份。 A.11.5.3 A.11.5.4 口令管理系统 系统实用工具 的使用 会话超时 联机时间的限 定 控制措施 口令管理系统应是交互式的,并应确保优质的口令。 控制措施 可能超越系统和应用程序控制的实用工具的使用应加以限制并严格 控制。 A.11.5.5 A.11.5.6 控制措施 不活动会话应在一个设定的休止期后关闭。 控制措施 应使用联机时间的限制,为高风险应用程序提供额外的。 A.11.6 应用和信息访问控制 目标:防止对应用系统中信息的未授权访问。 A.11.6.1 信息访问限制 控制措施 用户和支持人员对信息和应用系统功能的访问应依照已确定的访问 控制策略加以限制。 A.11.6.2 敏感系统隔离 控制措施 敏感系统应有专用的(隔离的)运算环境。 A.11.7 移动计算和远程工作 目标:确保使用可移动计算和远程工作设施时的信息。 A.11.7.1 移动计算和通 信 远程工作 控制措施 应有正式策略并且采用适当的措施,以防范使用移动计算和通信 设施时所造成的风险。 A.11.7.2 控制措施 应为远程工作活动开发和实施策略、操作计划和程序。 A.12 信息系统获取、开发和维护 A.12.1 信息系统的要求 目标:确保是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A.12.1.1 要 求分析 和说明 控制措施 在新的信息系统或增强已有信息系统的业务要求陈述中,应规定对安 全控制措施的要求。 A.12.2 应用中的正确处理 目标:防止应用系统中的信息的错误、遗失、未授权的修改及误用。 A.12.2.1 A.12.2.2 输入数据验证 内部处理的控 制 消息完整性 控制措施 输入应用系统的数据应加以验证,以确保数据是正确且恰当的。 控制措施 验证检查应整合到应用中,以检查由于处理的错误或故意的行为造成 的信息的讹误。 A.12.2.3 控制措施 应用中的确保真实性和保护消息完整性的要求应得到识别,适当的控 制措施也应得到识别并实施。 A.12.2.4 输出数据验证 控制措施 从应用系统输出的数据应加以验证,以确保对所存储信息的处理是正 确的且适于环境的。 A.12.3 密码控制 目标:通过密码方法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或完整性。 A.12.3.1 A.12.3.2 使用密码控制 的策略 密钥管理 控制措施 应开发和实施使用密码控制措施来保护信息的策略。 控制措施 应有密钥管理以支持组织使用密码技术。 A.12.4 系统文件的 目标:确保系统文件的 A.12.4.1 A.12.4.2 A.12.4.3 运行软件的控 制 系统测试数据 的保护 控制措施 应有程序来控制在运行系统上安装软件。 控制措施 测试数据应认真地加以选择、保护和控制。 对 程 序 源 代 码 控制措施 的访问控制 应限制访问程序源代码。 A.12.5 开发和支持过程中的 目标:维护应用系统软件和信 息的。 A.12.5.1 变更控制程序 控制措施 应使用正式的变更控制程序控制变更的实施。 A.12.5.2 操作系统变更 后应用的技术 评审 软件包变更的 限制 信息泄露 外包软件开发 控制措施 当操作系统发生变更后,应对业务的关键应用进行评审和测试,以确 保对组织的运行和没有负面影响。 A.12.5.3 控制措施 应对软件包的修改进行劝阻,限制必要的变更,且对所有的变更加以 严格控制。 A.12.5.4 A.12.5.5 控制措施 应防止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控制措施 组织应管理和监视外包软件的开发。 A.12.6 技术脆弱性管理 目标:降低利用公布的技术脆弱性导致的风险。 A.12.6.1 技 术 脆 弱 性 的 控制措施 应及时得到现用信 息系统技术脆弱性的信息,评价组织对这些脆弱性 控制 的暴露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相关的风险。 A.13 信息事件管 理 A.13.1 报告信息事态和弱点 目标:确保与信息系统有关的信息事态和弱点能够以某种方式传达,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 A.13.1.1 A.13.1.2 报告信息 事态 报告弱点 控制措施 信息事态应该尽可能快地通过适当的管理渠道进行报告。 控制措施 应要求信息系统和服务的所有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记录并 报告他们观察到的或怀疑的任何系统或服务的弱点。 A.13.2 信息事件和改进的管理 目标:确保采用一致和有效的方法对信息事件进行管理。 A.13.2.1 职责和程序 控制措施 应建立管理职责和程序,以确保能对信息事件做出快速、有效和 有序的响应。 A.13.2.2 A.13.2.3 对信息事 件的总结 证据的收集 控制措施 应有一套机制量化和监视信息事件的类型、数量和代价。 控制措施 当一个信息事件涉及到诉讼(民事的或刑事的),需要进一步对 个人或组织进行起诉时,应收集、保留和呈递证据,以使证据符 合相 关诉讼管辖权。 A.14 业务连续性管理 A.14.1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信息方面 目标:防止业务活动中断,保护关键业务过程免受信息系统重大失误 或灾难的影响,并确保它们的 及时恢复。 A.14.1.1 业务连续性管 理过程中包含 的信息 业务连续性和 风险评估 制定和实施 包 含信息的 连续性计划 业务连续性计 划框架 测试、维护和 再评估业务连 续性计划 控制措施 应为贯穿于组织的业务连续性开发和保持一个管理过程,以解决组织 的业务连续性所需的信息要求。 A.14.1.2 控制措施 应识别能引起业务过程中断的事态,这种中断发生的概率和影响,以 及它们对信息所造成的后果。 A.14.1.3 控制措施 应制定和实施计划来保持或恢复运行,以在关键业务过程中断或失败 后能够在要求的水平和时间内确保信息的可用性。 A.14.1.4 控制措施 应保持一个 的业务连续性计划框架,以确保所有计划是一致的, 能够协调地解决信息要求,并为测试和维护确定优先级。 A.14.1.5 控制措施 业务连续性计划应定期测试和更新,以确保其及时性和有效性。 A.15 符合性 A.15.1 符合法律要求 目标:避免违反任何法律、法令、法规或合同义务,以及任何要求。 A.15.1.1 可用法律的 识 别 控制措施 对每一个信息系统和组织而言,所有相关的法令、法规和合同要求, 以及为满足这些要求组织所采用的方法,应加以明确地定义、形 成文 件并保持更新。 A.15.1.2 知 识 产 权 (IPR) 保护组织的记 录 数据保护和个 人信息的隐私 控制措施 应实施适当的程序,以确保在使用具有知识产权的材料和具有所有权 的软件产品时,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的要求。 A.15.1.3 控制措施 应防止重要的记录遗失、毁坏和伪造,以满足法令、法规、合同和业 务的要求。 A.15.1.4 控制措施 应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的要求,确保数据保护和隐私。 A.15.1.5 A.15.1.6 防止滥用信息 处理设施 密码控制措施 的规则 控制措施 应禁止用户使用信息处理设施用于未授权的目的。 控制措施 使用密码控制措施应遵从相关的协议、法律和法规。 A.15.2 符合策略和标准以及技术符合性 目标:确保系统符合组织的策略及标准。 A.15.2.1 符合策略 和标准 技术符 合性检 查 控制措施 管理人员应确保在其职责范围内的所有程序被正确地执行,以确 保符合策略及标准。 A.15.2.2 控制措施 信息系统应被定期检查是否符合实施标准。 A.15.3 信息系统审核考虑 目标:将信息系统审核过程的有效性 化,干扰小化。 A.15.3.1 信息系统审核 控制措施 信息系统 审核 工具的保护 控 制措施 涉及对运行系统检查的审核要求和活动,应谨慎地加以规划并取得批 准,以便小化造成业务过程中断的风险。 A.15.3.2 控制措施 对于信息系统审核工具的访问应加以保护,以防止任何可能的滥用或 损害。
人力资源管理(rssa)企业发展策略研究中心论证组织简介。本研究院开展过aia认证项目技术学术成果统计。 不同企业对自检和互检在认证申报方面要求不同,分别对网络环境进行了设计。下面就自检的目的、操作内容和要求作一介绍。一、申报目的与要求自检作为自检组织,在正式的相关资质审核时,除了审核企业的自检资质以外,主要是考察企业的资质、业绩,根据企业申报信息进行自检。 培训是企业的手段和目的,企业实习实践学习是企业中基本的培训,是培训基地培训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实习中所具体学习内容有:各种实习实践、简单的实习课程、可以一起讨论的实历等。请各位有兴趣的同行参阅我的工作日志和笔记本电脑上的全部文件(t)来学习。 ISO45000认证周期2022已更新(今日/) 同时,本规范要求、国际组织的企业,必须保证标准的不失真实、与国际标准相符。
iso45001与ISO14001体系的一体化及其审核 iso45001和ISO14001体系有从标准上看很多共同点,能够互相兼容,有效地实现体系的一体化。 一、ISO14001与OHSAS18001体系的共同性 1、两个体系均属于规范化、文件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6年9月发布的认证标准,后经我国有关部门等同转化为我国 标准。OHSAS18001是英国标准协会(BS1)等12个组织在1999年发布的职业管理体系规范。也经我国有关部门转化成相应的认证试行标准。两个标准均为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由17个管理要素构成,并对各管理要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绝大部分也是相似的。由于这二个体系从形式到内容均有非常多的共同性,对实现体系的一体化具有很好的基础。 2、两个体系都遵循相同的管理模式:两个体系都共同遵循策划(P)—实施(D)—检查与纠正(C)—评审改进(A)的管理模式,通过PDCA的循环,实现管理体系和绩效的持续改进。 3、两个体系均强调方针、目标、运行控制与环境因素(或危险源)的一致性。即方针要符合环境影响(或风险)的性质与规模,而所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或重大风险)均应通过目标、管理方案及运行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4、两个体系的管理要素极为相似:两个体系均包括五个部分、共17个管理要素,从方针到管理评审要素的设置完全相同。虽然个别要素的名称略有差别,但管理功能基本相同。两个体系的17个管理要素的对照见下表。 要素号 ISO14001 iso45001 4.2 环境方针 职业方针 4.3.1 环境因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4.3.2 法律及其他要求 法律及其他要求 4.3.3 目标和指标 目标 4.3.4 环境管理方案 职业管理方案 4.4.1 组织结构和职责 机构和职责 4.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培训、意识与能力 4.4.3 信息交流 协商与交流 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 4.4.5 文件控制 文件与资料控制 4.4.6 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应急准备与响应 4.5.1 监测和测量 绩效测量与监测 4.5.2 不符合、纠正与措施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措施 4.5.3 记录 记录及记录管理 4.5.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审核 4.6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 体系的共同性为实现二个体系的一体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另外从企业实际管理中,环境管理和职业管理也存在着很多共通性,例如:①环境管理和管理的任务相似,即改善环境或绩效以及环境或事故;②环境管理和管理涉及到企业中所有部门和活动并与全体员工有关;③在相当多的企业中,将环境与管理设在同一个部门(例如:环保处),这些均能体现出这二种管理的共通性。 由于上述管理和环境管理的共通性,以致很多企业在建立上述两个体系时,就把建立、推进体系的任务放在了同一个部门;又由于ISO14001和OHSAS18001两个管理体系的共同性,很多企业在建立体系时就把两个体系整合为一个体系(例如:称为环境与管理体系)。建立了一套体系文件,同时实施运行,完全实现了二种体系的一体化。这样就对认证机构提出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管理体系实施一体化审核的要求。 二、体系文件的一体化 OHSAS18001职业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体系相同,一般都由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三级文件所构成。在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时,能否将两个体系的文件融合成一套体系文件,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在我们审核的企业中,不少均已成功地实现了两个体系文件的整合。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现将一体化文件的主要结构和编写时的注意事项分述如下: 1、管理手册 二个体系的管理手册可以编成一本手册(例如称为:环境与管理手册)。实现文件的一体化。只是在每个要素的描述中,要注意覆盖18001和14001两个体系的要求,二个体系的要求有的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少不同点,编写时不能忽视。例如: (1)在4.2职业方针中,就有“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每个人都认识到其在职业方面的义务”和“定期进行评审,确保其适宜性”等规定,这在环境方针中是没有的。 (2)在4.3.1中,两个体系的描述有很大区别,应分别写成二个部分以覆盖二个体系的不同要求。例如:对识别范围的要求,对评价结果分级的要求和对控制策划的要求都很难用同一段文字覆盖二个体系的不同要求。 (3)在4.4.1中,增加了对管理者代表的职务级别的规定;并规定:对组织的活动、设施和过程实施管理,操作和验证的人员均要规定作用职责和权限;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都应实现其对职业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4)在4.4.3中,OHSAS18001增加了员工(或员工代表)在体系建立和实施中应参与的活动。 另外在4.3.2、4.3.4、4.4.6、4.5.1和4.5.2中,iso45001和ISO14001也有很多不同的要求。所以在编制一本“一体化”的管理手册时,除了要在不同的要素中对两个体系共同的部分进行描述外,还应该体现出两个体系的不同要求。 2、程序文件 (1)对于标准中要求建立程序的多数要素,可以编成一体化的程序。例如:4.3.2、4.4.2、4.4.3、4.4.5、4.4.7、4.5.1、4.5.2、4.5.3和 4.5.4等要素。与手册编写一样,在程序中也要注意覆盖两个体系的所有要求。 (2)对于4.3.1“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该分别编写二个程序文件,以使其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3)对于4.4.6运行控制程序 A)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中要求,对与所认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 关的运行与活动,制定运行控制程序。对一个生产型企业来说, 一般应包括下列运行控制程序。 a. 水污染控制程序 b. 大气污染控制程序 c. 噪声控制程序 d. 固体废弃物管理程序 e. 能源管理程序 f. 原材料管理程序 g. 油品、化学品管理程序 h. 环保设施管理程序 i.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j. 供方、承包方管理程序 k. 新产品开发设计管理程序,等。 B) OHSAS18001职业管理体系在4.4.6运行控制中则要求,对所认定的风险有关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制定运行控制文件。对一个生产型企业而言,大体包括: a. 工艺管理程序; b. 设备与设施管理程序; c. 化学品、油品管理程序; d. 员工管理程序; e. 女工保护管理程序; f.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程序; g. 供方和承包方管理程序; h. 特殊工种管理程序; i. 危险作业管理程序; j. 新、改、扩建工程管理程序; k. 检修维护工作管理程序; l. 电气管理程序; m. 管网管理程序; n. 厂内交通运输管理程序; o. 管理或作业变更管理程序等。 从上述两份典型的运行控制程序目录可以看出:两个体系能共用的程序只有3-4个,其余大多数程序所管理的内容不同。所以对二个体系的运行控制程序而言不要勉强合并。要根据二个体系的要求,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控制文件。这对于实现重要环境因素与风险的有效控制是必需的。 3、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是指操作岗位所执行的作业文件。对一个具体的岗位而言,文件应尽量统一, 能实现文件的单一化。对于环境和两方面是如此,甚至包括质量方面的要求都可以变成一份作业指导书,使操作者一目了然。例如:对于一个电子工厂的波峰焊接机操作岗位,在一份作业指导书上可以先写如何启动运行设备,保障波峰焊的质量;又可写明如何避免烫伤等事故;还可写明如何控制含铅烟尘的排放和妥善处理含铅废物等,一个文件覆盖三个体系的管理内容。所以对于第三级文件,完全可以实现整合,即对同一岗位整合成为一份单一的文件。 综上所述,实现二个体系文件的一体化是完全可行的。但要注意既要分别满足二个体系的要求,又要适合实际管理和操作的需要。在这个前提下使文件尽量简化。 三、一体化审核 两个体系的审核也具有很多共同性。例如: 1、采用同样的审核程序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审核程序是按照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进行的。在OHSAS18001职业管理体系的审核中,同样遵循了类似的程序。并且在审核的策划和准备、审核的实施、纠正措施的跟踪等,都规定了基本相同的要求。两个体系审核采用同样程序,是实现二个体系审核一体化的基础。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根据 环认委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基本要求(CACEB:EA-110)的规定: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分为二个阶段进行。即: 阶段审核和第二阶段审核。而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规定的职业管理体系的审核分为:初始审核和正式审核二个阶段。二个体系审核所采用的名称不同。但仔细研究每个阶段的审核任务和审核内容后则不难发现,职业管理体系审核中的初始审核和正式审核,分别与环境管理体系的 阶段审核和第二阶段审核是基本相同的。下面以初始审核为例加以说明。 初始审核的目的为: (1)收集组织职业状况及与体系有关的必要的信息; (2)确定正式审核的可行性及条件; (3)确定审核范围。 初始审核的内容:包括: (1)文件审核; (2)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及基本控制情况; (3)法律法规的获取和相关法规的符合情况; (4)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合理性; (5)机构和职责的设置; (6)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有效性。 以上职业管理体系初始审核的目的和内容与环境管理体系 阶段审核的目的和内容几乎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在实施审核时,完全可以实现二个体系审核的一体化。 2、采用同样的审核方法 职业管理体系审核的审核方式和审核方法与环境管理体系也是相同的。均采取以部门审核为主线、结合要素审核的方式;现场审核则同样采用询问交谈,查阅文件和记录,以及现场查证的方法。因此在审核员实施审核时也很容易地将二个体系的审核融合在一起。 3、一体化审核的实施 (1)审核员的配置 实施一体化审核的审核员应同时具备二个体系注册审核员的资格。即同一个审核员既是环境管理体系 注册审核员,又是职业管理体系的 注册审核员。 (2)审核计划的编制 二个体系的一体化审核应该编制同一的审核计划,即同一个审核员在审核每个部门时,同时审核二个体系。 在确定每个部门所需的审核时间时,既要考虑到该部门的环境影响的大小,也要考虑到重大风险的多少。对于审核员任务的分配也要同时考虑到二个体系的需要; (3)现场审核检查表的编制 审核员所准备的现场检查表应覆盖两个体系的要求。在17个要素中虽然大部分要求是相同的,但在审核时也有不少区别。例如:对要素4.3.1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审核时,既要审核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又要审核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又如:在对4.4.6审核时,既要审核有关环境方面的运行控制程序的执行,又要审核职业方面的运行控制的情况,不能有任何偏废。 (4)不符合项的确定 审核员应充分理解ISO14001和OHSAS18001两个体系在各个要素上的要求,要根据两个体系的要求,分别确定不符合项。如果一个事实仅不符合14001(或18001)某条款的要求,则开14001(或18001)的不符合项;如果同一事实既不符合14001的要求又不符合18001的要求,也可以开为一个共用的不符合项。分别注明不符合两个标准的要素号。 (5)审核报告 由于目前我国对于二个管理体系的认证的管理分属于二个认可委员会。所以审核组长在编写体系的审核报告时,应根据二个认可委员会的要求,分别编写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和职业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四、OHSAS18001与ISO14001审核中的区别 由于OHSAS18001与ISO14001体系具有很多共同性,而且审核程序也相同,因此可以实现两个体系的一体系化审核。但在实施一体化审核时也不能忽视两个体系在审核中的区别。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两个体系各个管理要素要求的区别。虽然两个体系要素的设置是相同的,每个要素的功能也基本相同。但仔细研究后,你会发现,在一部分要素中仍然存在着差别,有的差别甚至还比较大。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准备在另外的文章中讨论。 在这里,我们仅讨论在一体化体系审核中有关职业审核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1、要更加重视对现场状况的审核 由于职业管理体系中的重大风险分布面广,可能分布在很多作业场所,所以审核中要更加重视现场的审核,在现场审核中应充分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状况: (1)各类危险源是否已被辨识出来,是否有遗漏;重大风险的评价结果是否合理; (2)高风险场所的设施是否妥善,例如:防火、防爆、防化学伤害,防机械伤害的设施、设备是否完善;管理程序和作业文件是否健全,检测、报警、消防以及其他应急措施是否处在正常状态; (3)危险作业及其相关的控制是否有效,例如:对高空作业的管理,对动火作业的管理等; (4)作业环境与个人防护是否符合法规或程序文件的要求。 2、要更加重视员工意识和对作业规程掌握程度的审核 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两类:一是物的不状态,二是人的不行为,所以既使设施、设备方面的不状态被控制了,而人的不行为也常常会造成事故。例如:高空作业时不系带,在有高空坠物的危险场所不戴帽,机动车辆的疲劳驾驶等。所以审核中要更加重视对作业人员的审核,特别是与高风险作业有关的作业人员。 3、职业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而在OHSAS18001职业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中,明确规定“本标准仅适用于职业,而不适用于产品和服务。”所以在审核时要注意:对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使用中的性能,不包括在范围之中。在审核时应该注意这一要求。 OHSAS18001和ISO14001是完全能够实现一体化及一体化审核的。这样做可以为组织节省管理资源和迎审工作量,对认证机构也可以节省审核工作量,降低审核费用,并便于企业实现管理上的一体化。因此,推广两个体系的一体化审核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