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腐蚀和耐磨的轴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轴套,包括轴套本体,所述轴套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左轴套与右轴套,所述左轴套和右轴套的圆周侧面分别沿轴套本体的径向向内凹陷形成与轴套本体同心设置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分别设置有陶瓷衬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轴套和右轴套之间通过拼接的方式实现相互固定,从而通过左轴套和右轴套的拼接,完成了大型轴套的安装,但是对于大型轴套采用陶瓷外层来说,其需要对面两个问题,其一为,如果采用套设的方式进行陶瓷外层的安装,将会由于左右轴套之间毕竟不是一体设置,在轴套使用的过程中,左、右轴套之间必然发生微量的抖动和碰撞,而陶瓷的硬度高,但是弯曲应力几乎没有,所以在左、右轴套上通过套设和喷附的方式进行陶瓷层的设置,必定会导致陶瓷层发生断裂或者碎裂,其二为,通过喷附陶瓷的方式,将会导致左、右轴套相互配合的端面上也喷附有陶瓷,导致左、右轴套在安装的过程中产生间隙,严重影响轴套的质量;通过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设置在轴套本体的中心位置,该位置的面积较大,同时采用硬度和抗腐蚀性能良好的陶瓷衬套设置在环形槽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轴套受到腐蚀和磨损的问题,同时环形槽的主要作用是对套设在轴套上的陶瓷衬套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在陶瓷衬套向外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环形槽相对侧壁与陶瓷衬套之间的摩擦力,使陶瓷衬套固定在环形槽内,避免陶瓷衬套发生移动,增强两者的固定效果,同时使陶瓷衬套固定地更加牢固。
环形凸起b41的外周设有对称分布的u形下拉通孔43和均匀分布条形固定通孔44。
卡置环2的的外周设有与u形下拉通孔43位置相对应的下拉盲孔23。
弧形卡置条22的两端均设有与滑移柱61相适配的限位缺口24。
卡置环2和辅助环3的内壁设有与条形通槽11相适配的通槽缺口25,限位环4设有与条形通槽11相适配的扇形缺口45。
轴套本体1靠近卡置环2一端的内壁设有供环形凸起a21滑移的环形缺口a12,该端的外周设有供环形凸起套置的环形缺口b13。
卡置环2的和辅助换的直径小于限位环4的直径。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摄入润滑油,从而使用简便并有效保障了使用寿命,并且提前将凝固的润滑油液化,进而防止了摩擦受损的新型轴套。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轴套,包括管状主体,所述主体内壁上设置有 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主体壁上设置有 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在所述 通孔处设置有 封盖;所述第二通孔处设置有第二封盖;所述 通孔与 凹槽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二凹槽连通;所述 凹槽和第二凹槽通过第三凹槽连通,并在所述 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内均设置有电加热丝。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轴套,所述 凹槽和第二凹槽平行设置在所述主体内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主体内壁上设置有 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主体壁上设置有 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在 通孔处设置有 封盖;第二通孔处设置有第二封盖; 通孔与 凹槽连通;第二通孔与第二凹槽连通; 凹槽和第二凹槽通过第三凹槽连通,并在 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内均设置有电加热丝;这样,可以通过向 通孔和第二通孔内摄入润滑油,润滑油自 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进入 凹槽和第二凹槽,从而整体对转轴和轴套之间起到润滑作用,且不用拆下即可,使用简便并有效保障了使用寿命,而且增加了电加热丝的设计后,再准备启动转轴前,可以通过打开电加热丝预热,将润滑油液化后打开转轴,从而防止了转轴和轴套摩擦受损。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套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体(1)和加强套(4)之间 形成四个圆周均匀分布的扇形盲孔(9)。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套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体(1)的外径大于从动轴 体(6)的外径且该轴体(1)和从动轴体(6)连为一体式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套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体(1)上设有位于正 方形配合孔(2)的孔口处设有环形导向锥面(10)。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套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动轴体(6)上设有位于连 接孔(7)孔口处的倒角。
荣豪管业有限公司(萍乡分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多名 锅炉管产品研发人员,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 锅炉管加工设备及检测设备,使生产出的 锅炉管经科学设计,精心制作,严格检验。数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吸收国内外技术经验,集众家之所长,制造出多领域的新 锅炉管产品。严格的 锅炉管产品检测,并配以的售后服务,使本厂在 锅炉管行业独树一帜,赢得八方众多客户的肯定。